留美求学第一人,容闳强国梦难圆

容闳是当之无愧的华人留美第一人。在他之后的百年间,无数炎黄子孙循着他的足迹,跨越时空和文化造成的隔阂,远赴美国留学。

1828年11月7日,容闳生于澳门附近的南平村。当时,澳门已经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许多基督教传教机构在那里开设学校。容闳七岁时被父亲送到澳门的一家教会学校。这家学校主要以英语授课,讲授美国学校的一些课程。四年后,学校关闭,容闳回到南平,接受中文教育。不久,容闳的父亲去世。为了养家糊口,容闳辍学务农,先后做过小贩、伙计等。

1841年,澳门那家学校重新开课,容闳跟着复课。第二年,学校搬到香港。容闳在这家学校一直念到相当于高中毕业。1846年,一位教师因健康原因要回美国,表示希望带几位中国学生到美国深造。容闳和其他两名学生征得家长同意后报名参加。容闳的母亲相信,儿子此番远行必能成就大事。容闳打点行装,告别母亲,登上了远渡美国的轮船。这年容闳十八岁,已经长成一个忧国忧民的少年。

1847年4月,容闳一行到达美国麻萨诸塞州,在蒙森学院开始了学业。之后,容闳进入耶鲁大学,成为耶鲁培养的第一位华人学生。容闳自幼接受美式教育,加之天生聪慧,在耶鲁如鱼得水。1852年,他归化为美国公民,成为华裔美国人。那时离“排华法案”通过国会尚有三十年,华人申请加入美国籍与其他种族的移民一视同仁。容闳后来娶白人女士为妻,以自己的华裔美国人身份而自豪。

不过,生活和价值观的美国化并没有阻断容闳的中华情结。少年时的强国梦依旧。在经历了美国的精英教育后,容闳认识到,强国的出路在于让中华少年接受西方式的教育和培训。如果能在中国普及西式教育,则国强民富指日可待。在这种想法之下,容闳毕其后半生之功,力促开创中国学生留美大业。当他从耶鲁毕业的时候,眼前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让更多的中国学童有机会接受他曾经接受过的教育。中国的新生、华人的启蒙、国家的强大概仰赖于此。在这方面,容闳可谓是中华民族的先知先觉者。

怀着教育强国的梦想,容闳从耶鲁毕业不久即回到中国。回国后,他先后做过传教使团的书记员,公司的译员等。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事,容闳曾一度往来于太平军和中外商人之间,请求太平军保障正常的商业活动。太平天国被平息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富国强兵的重要性,这些人中不乏朝廷要员。其中有两江总督曾国藩。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兵器工业的先驱,他的理念可以归结为实业强国。但是,当时中国接受过西方式教育的人才屈指可数。要实现实业强国的梦想必定要有精通西式教育的人才来承担具体的工作。容闳自然是最理想的人选。

于是,曾国藩召见容闳,共商富国强兵大计。作为政府官员,强兵自然得到曾国藩的优先考虑。此番会见后,曾国藩派容闳到美国采购制造现代兵器的工厂设备。1864年,容闳身负重任回到美国。当时,正值美国内战,各兵工厂都开足马力生产武器弹药,兵工厂的设备更是供不应求。但容闳不负众望,在麻省定购了曾国藩梦寐以求的现代兵工厂设备。此间,容闳积极履行作为一个美国公民的义务。自愿报名,要求参军。但美国政府不希望打断容闳为大清国采购军工设备的任务,因而没有接受容闳参加志愿军的请求。

1865年,容闳押送采购的大宗军工设备回国。曾国藩利用这些设备在上海开设了著名的“江南兵器厂”。因采购有功,容闳受到曾国藩大加赏识。在曾国藩的举荐下,容闳被朝廷加封道台,成了大清国朝廷的命官。但是,开设军工厂或进入朝廷做官均不是容闳的理想。他一直希望能说服上层官员,选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1870年,清朝廷批准了选送学童到美国留学的奏折,决定选派三十名学生赴美。这批学生将在美国接受西式教育,但兼学中文与传统礼仪。这三十名学生成为大清国朝廷选派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在美期间的所有费用均由政府支付。这批学生准备在美国学习的科目包括军事、海军、医学、法学、工程、化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天文学等。这些科目包括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遗憾的是,后来美国政府拒绝了容闳派中国学生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军事的请求。

选派三十名官费留学生赴美,无疑令容闳向自己教育强国的梦想迈出一大步。然而,大清国朝廷与容闳的留学理念不同。官方倾向于急功近利,要求学生专修军事、工程等实用学科。而容闳的目标则是培养具有现代价值观的新人。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为大部分官员所接受。这种主张也是朝廷选送学童留学美国的指导思想。而容闳的教育理想显然并不局限于这种狭隘的实用主义主张。这注定了朝廷官员与容闳之间的冲突。当美国政府拒绝中国学生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后,这种冲突表面化,最后导致朝廷下令结束容闳的公费留学项目,并要求所有留学生回国。

此后,容闳虽经几番努力试图说服官方恢复官费留学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康梁变法失败后,容闳不得不逃回美国。然而,那时候,排华早已成为美国国策。不但华人被剥夺了归化成为美国公民的权利,而且已经归化入籍的华人也被剥夺了公民身份。容闳自成年后,便认同美国文化,自愿成为华裔美国人。而且,他成功地溶入美国社会,比许多美国人更理解美国文化。美国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排华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华人不愿或没有能力溶入美国社会。容闳的经历令这种谎言不攻自破。但他注定生活于两个世界之间。他毕其一生之力试图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不幸的是这两个世界有时候比实际的距离还遥远。

容闳晚年曾会见过在美国逃亡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运动领袖,并撰写自传《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1912年,这位孤独的先驱者在康涅狄格州家中郁郁而终。

<<上一页 第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 页 下一页>>

目录 前言1 2 3 4 5 6 7 8附录


Not Certified by Texas Board of Legal Specialization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your future is
simply to create it."
- Peter Drucker

Copyright © 1999-2003. Zhang & Associates, P.C. All Rights Reserved
9999 Bellaire Blvd, Suite 920, Houston, TX 77036 • Tel: 713.771.8433, 1.800.230.7040 • Fax: 713.771.8436 • E-mail: info@hooyou.com
211 E. Ontario St., Suite 1800, Chicago, IL 60611 • Tel: 312.861.0874, 1.800.920.0880 • E-mail: chicago@hoo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