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講美國法律的書,銷量在出版後不到一個月就突破五千冊。這一驕人的紀錄不僅令圖書市場的業內人士瞪大眼睛,甚至也超乎出版這本書的中國友誼出版社的預期。但是,這一銷售紀錄似乎並沒有讓《美國法律呼悠談》的幾位創作者感到吃驚。在他們看來,五千冊很快就會變成一個零頭。
這種自信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不妨看一下這本書出版後一個月內發生的兩件事。第一件事:福建一家小書店首批進了四百冊,沒出兩個星期便銷售一空,不得不向出版社發出第二批定單。而這時候,出版社已經在趕印第二版了。第二件事:由於各種原因,《美國法律呼悠談》的銷售是從福建等省市的書店開始的。至今為止,這本書尚未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超大規模的圖書市場上架。這些規模集中的圖書市場把五千冊變成零頭,甚至零頭的零頭,似乎並不是一個神話。這種估計還沒有把海外華人,主要是北美華人的圖書市場考慮進去。事實上,中國友誼出版社正在趕印《美國法律呼悠談》的繁體字版,以供應北美中文圖書市場。
這本一眼看上去平淡無奇的書為何受到讀者的如此青睞呢?沒有色情暴力、沒有獵奇獵艷、也沒有名人隱私,它靠什麼讓眾多讀者心甘情願掏腰包呢?幾位在美國執業的華人律師和法學博士能寫出讓老百姓愛讀又讀得懂的書嗎?老百姓對法律書一向敬而遠之,為何對這本出自律師和法學博士之手的書愛不釋手呢?帶著這些令人困惑不已的謎,我開始閱讀這本書。然而,翻開這本書,沒讀上幾頁,這些謎一般的問題便迎刃而解,大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原來《美國法律呼悠談》講的是美國法庭上的華人老百姓。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幸與不幸,他們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法庭為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華人移民提供了一個舞台。他們有的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公,憤而拿起法律的武器走向法庭,也有得因不瞭解美國法律而被告上法庭。這些人的遭遇編織出一幕幕讓人感歎不已的悲喜劇。這裡有未成年女兒嫁給美國老頭,自己卻無可奈何的父親;有因以不當手段保護自己財產而成為被告的地主;有因愛子被狗咬傷而被迫告上法庭尋求公道的父母;有經商發財後卻反目成仇而官司纏身的商業夥伴;還有違章騎車被汽車撞傷的留學生。
聽到上面的介紹,讀者可能會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過是又一本描述華人在美國生活的書。然而,這種結論與事實不符,並沒有體現這本書的真正價值和它真正吸引讀者的地方。不錯,《美國法律呼悠談》描述了一幅幅華人旅美生活的畫面,但它與此前描述旅美華人生活的書在立意上和深度上有著天壤之別。這本書不僅描寫旅美華人生活的現象,而且深入到現象背後的法律問題,並且要借助法庭解決這些法律問題。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任何在美國暫住或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如果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都可以寫一本描寫旅美華人生活的書。但是,只有受過系統的美國法律訓練的律師和法學博士才有能力寫這樣一本具有深度的書。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在眾多描寫美國生活的圖書中作曲家鶴立雞群、一枝獨秀,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幾位與眾不同的作者。在此筆者沒有必要把《美國法律呼悠談》所有作者的簡歷搬出來,只對其中幾位主要編撰者略提幾句。張哲瑞律師,北京大學碩士,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法學博士,得克薩斯州執業律師;周健律師,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法學雙科碩士,紐約州執業律師;劉宗坤博士,先後在北京大學和美國維爾帕萊索大學獲得哲學和法學雙博士;陳帆博士,美國休斯頓大學博士,主攻美國移民政策,對美國移民法有獨到的研究。這幾位作者不僅對美國法律術業有專攻,而且還是經驗豐富的作家。張哲瑞律師和周健律師都曾在中美各類專業中英文刊物上發表過百餘篇有關中美法律的文章。劉宗坤博士的作品曾被《書城》評選為「漢語界2003年十大好書」之一,並受到《中華讀書報》、《法制日報》等讀書專欄的大力推薦。
如果說以往的許多描寫華人旅美生活的書具有很強的獵奇色彩,給讀者提供了一個看西洋景的機會,那麼《美國法律呼悠談》則是引導讀者看到西洋景背後的法律契機。比如說,許多人知道這樣一個故事。幾年前,曾一位老太太在美國一家麥當勞店用餐,被熱另咖啡燙傷,被法庭判定得到百萬美元賠償。國內的報紙紛紛報導這起事件。這給了讀者一個看西洋景熱鬧的機會。但是,讀者從這種報導中能夠看到的也只能是熱鬧。這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讀者無從知道,美國的法庭憑什麼會判給老太太天文數字的賠償金。假定有位讀者,在舊金山或紐約唐人街的飯店用餐,被熱茶燙傷,這是否意味著一懷熱茶燙出了個百萬富翁呢?看過《美國法律呼悠談》之後,相信大部分讀者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因為《美國法律呼悠談》不僅讓讀者知其然,而且還讓讀者知其所以然。
而美國生活背後的法律「所以然」正是許多讀者希望知道的,這本書驕人的銷售紀錄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