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瑞律師談華人移民美國史系列之十一---“中國洗衣房”
19世紀最早到美國的中國移民大多在城市以外的地區找生存空間。他們要么在礦區工作,要么修鐵路,要么就是在地里干農活。在某些地區,比如華人最集中的加州,農業勞動的主力都是華人勞工。1860年,大約有10000華工在從事著中央太平洋鐵路的修筑工作;1870年,在各個礦山工作的華工達17000多人,同時還有約2000人從事手工業業生產。但是到了20世紀初期的時候,隨著鐵路的建成,采礦業的衰落,中國移民越來越多地到城市里找工作机會,從此集中居住到各個城市里去。
當時的情況是,多數中國移民都居住在美國西部。据統計數字表明,一半以上的中國移民住在太平洋沿岸的几個州內,另外一個中國人比較集中的地區則是美國東海岸中部沿海地區,包括紐約,但這只占所有中國移民的五分之一。最早進入城市的中國移民首先生活在落基山脈附近的几個州內,包括蒙大拿、克羅拉多、猶他等州的一些主要城市地區。但是,由于排華法案禁止更多的中國人移民到美國來,在美國的華人集中的地方,中國婦女寥寥無几。于是。一些小型城鎮里,由于婦女的極其缺乏,中國移民無法繁衍后代。每一個單身的男性的死去就意味著華人社區失去了一個成員。如此下去,華人的總數就逐漸越來越少。
1900年到1940年這段時期,隨著舊金山和紐約等沿海城市的發展,更多的華人被吸引到那里去。結果,這些城市中的華人社區也迅速崛起壯大起來。到1940年,美國的官方統計數字顯示,57%的美國居民屬于城市人口,而与之相比,中國移民的91%的人都居住在各大城市里。自此,大多數中國移民都成了城里人,大多數都在中餐館、洗衣店或服裝制造厂工作。
比之19世紀時華人所從事的苦力,城市里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首先,城市里的工作以服務業為主。其次,較之從前都是受雇于美國白人的工厂、公司,在城市里的中國人一般都是給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生意干活。餐館也好、洗衣房也罷,都是中國人自己當老板。但是,城市里的工作和以前的工作有一點從根本上是相似的,那就是一個字:苦。總而言之,只有從事美國白人自己不愿做的苦活儿,要的報酬又比美國人都低,中國人才有生存空間。
“中國洗衣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中國,洗衣服這項工作都是由家中的婦女來完成的,男性一般不洗衣服,也根本沒有洗衣店這种生意。也就是說,所謂由華工經營的“中國洗衣房”完全是在美國才有的。中國的男性之所以要從事這种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工作純屬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開洗衣房即不需要太多本錢,也不要求太复雜的技術。只要拼命干活,維持生計應該不成問題。于是,城市里開始到處是“中國洗衣房”的標志。漸漸地,中國人靠著勤學苦干,加之低廉的收費,在這一行里做出了一點點成績。
“中國洗衣房”一下子發展起來是在20世紀上半葉。比如在芝加哥,1903年,全城有“中國洗衣房”不過206家,而到了1928年,“中國洗衣房”以達到704家。1940年,紐約的“中國洗衣房”几乎遍布城市的各條街道。較之1870年時中國移民中只有8%的人從事這一行業,1920年在美的華人里開洗衣房或在“中國洗衣房”里打工的中國人加起來占所有華人移民的四分之一還多。
開洗衣房是件非常辛苦的事。首先,必須從親戚朋友那里東拼西湊地湊夠本錢,或者一些人組織在一起各自出一些錢形成基金,每年把錢貸給其中一個成員。這樣,每個成員基本都能排隊等到一筆相當的貸款,用來做自己的生意。
本錢有了,“中國洗衣房”開張了,接下來就是拼命地工作了。一般的洗衣房都是前店后家那种。洗衣店老板和合伙人或員工都住在店的后面狹小的房間里。每天一早開工,有人不斷出去取客人的臟衣服、床單之類地,另外几個人則從早到晚地洗、熨、燙、上漿。一撥剛洗好下一撥又到了。大多數時候根本不能有休息的時間,午飯基本草草了事,晚飯往往要到了深夜才能吃上。一整天就這樣不停地工作,簡直与奴隸無异。由于大多數工作要站著完成,熨斗又非常重,很多洗衣工年紀輕輕都患了腰背疼痛的疾病。此外,由于一天從早到晚居住生活在洗衣店里,洗衣工過著完全与世隔絕的生活。很多人在那种小小的店面里,一待就是好几年。背井离鄉,單調枯燥的工作,過度的勞累,活動空間狹小,加上身邊婦女的嚴重缺乏,很多洗衣工就是在這种非人的環境中掙扎著。支持他們生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攢下一些錢后回衣錦還鄉,回到家人身邊,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然而,事實是最后能夠實現理想衣錦還鄉的洗衣工非常之少。
當然,除了對未來的向往和對現實生活的抱怨,洗衣工們也在為爭取自己在美國的權益進行著斗爭。在20世紀30年代的紐約市,白人擁有的大型洗衣店逐漸引進洗衣机等先進設備來降低成本。而“中國洗衣房”的老板們則沒有錢購置机器。為了和白人競爭,“中國洗衣房”只能一再降价,并提供一些免費服務來吸引客人,比如免費取送衣服等。白人的反映則是通過組織市級行會,規定洗衣房的最低工資。然而,“中國洗衣房”還是照原价收費。結果,白人又組織市民抵制“中國洗衣房”,并說服市政府通過法令,要求所有的洗衣店申請開業時必須先交1000美元注冊費,此后每年還要交納25美元年費。
為抵抗這一法令,2400多名中國洗衣店的老板和工人聯合起來,組織了中國洗衣工聯合會,目的是把所有的中國人開的洗衣店聯合在一起,保護共同的利益。聯合會雇了2名律師与市政府理論,提出新通過的法令嚴重歧視小型洗衣房的利益,最后終于把1000美元的注冊費降到了100美元。
就這樣,紐約市的“中國洗衣店”通過反抗不合理法令發現了團結起來的重大意義和作用,通過集體的力量為整個集體贏得了利益。他們用事實證明盡管大多數中國移民仍然被遠遠地排斥在主流社會以外,中國移民們仍然是可以在一個以白人為主的社會里謀得一定的生存空間,并聯合起來,群策群力地抵抗住來自白人同業競爭者的壓力的。
(11/19/03)
|